《复旦金融评论》第二期出刊啦!你想知道的全球化战略新抉择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8-12-21     

12月15日,由复旦大学出品、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复旦金融评论》第二期如约而至,小程序内容同步上线。


本期《复旦金融评论》收集了多位“大咖”学者的前沿研究和精彩观点,聚焦全球化的利弊,以经济金融学界和业界的专业观点,给出前瞻性的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期刊围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股市发展、房租上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阴阳合同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正如《复旦金融评论》主编、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在卷首语中所述:一些国家的“去全球化”思潮与行动正在对中国的外贸施压,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加大,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元升值直击中国金融体系,也进一步增加资本流出的压力,这似乎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池内形成了一个抽水的“黑洞”。暗流涌动,风险陡升,政策选择的明智与否,对未来发展走势影响甚大。


魏尚进教授在撰写卷首语的同时,还发表了题为《扩大进口或将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进博会能做与不能做的事》的署名文章。魏尚进教授认为:用于促进进口的政策最终也可能促进出口。对于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更多的进口将导致更大的贸易顺差。尽管如此,此次进博会及其总体的进口自由化战略在其他方面可能是大有裨益。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先生为本期《复旦金融评论》撰写署名文章《全球经贸变局与中国开放战略》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塑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而当下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更大的开放不仅回应了全球对中国开放的需求,也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要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从总体布局、战略配置、战术安排等方面入手,安排好对外开放和对外投资。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在第二期《复旦金融评论》上发表了题为《股市“跌跌不休”,股权质押风险如何化解》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股东的融资能力,但在股市持续下跌时,却可能因平仓陷入股权被抛售、股价进一步下跌、更多平仓出现的恶性循环。若将金融危机时美国房地产“有毒资产”抛售价格偏离真实价值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出现“僵尸银行”的教训作为镜鉴,中国A股市场应允许经营正常的上市公司将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公允价值”替代“甩卖”交易价格。



与此同时,本期《复旦金融评论》对话栏目邀请了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与亚洲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就量化历史研究对历史学假说的检验、对现代经济学逻辑和金融学发展的社会意义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探讨。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客座教授施东辉发表署名文章《论股市发展的8大关系》指出:中国的股票市场诞生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发展至今出现的种种矛盾、问题和困境可以说是在新兴加转轨阶段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当下,股市民粹盛行,社会众声喧哗。针对市场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较大误解和分歧,本文以股市发展的8大关系厘清相关概念和市场逻辑,形成社会共识,推动股票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


此外,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科研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高华声贡献的署名文章《起底“阴阳合同”》指出:“阴阳合同”现象说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存在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市场经济有其无法根治的弊端,也反映出现行的政策和制度框架确实存在着空隙和漏洞。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寇宗来在其署名文章《撬动房租上涨的激励杠杆》中分析:利用激励杠杆,中国税务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之前的税收发票刮奖已经取得奇效,而这次的房租抵税故技重施,深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平台逻辑。


哈佛大学经济系Robert G. Ory经济学教授波尔·安特拉斯贡献了一篇署名文章《全球价值链重塑多赢格局》。文章指出:复杂交错的全球价值链已经深入到各个经济体,悄然改变着各国的贸易关系,也深刻影响着国家间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多赢格局”。


《复旦金融评论》自创刊起就承载着百年复旦的文化底蕴,肩负着金融经济学科的励精图治,寄托着主创团队“探索实践创新,引领时代变革”的雄心壮志。我们在此邀请您一起再创中国金融辉煌的下一个四十年。


阅读第二期《复旦金融评论》完整内容,请点击进入《复旦金融评论》网页版,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阅读。